发布时间:2017-12-04 责任编辑:admin 来源:</small>经管学院 <small>
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
——我的“心无旁骛,求知问学”心路历程
经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15级 陈孝雯
“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”。大学时期正是“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”的黄金年华,有老师指点,有同学切磋,有浩瀚的书籍引路,此时不努力,更待何时?本文我将从我的学习经验和对学风的看法两大方面,分享我的心无旁骛求知问学的心路历程。
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——关于经验
如何提高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呢?我的理解是首先要做到了解直至掌握它。在我身边有些同学,常常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够热门,宣传所谓“专业无用论”。在我看来,这着实是不够理智的做法。学校经多方研究开设某类学科基本上都有其现实需要,很可惜一些同学并不了解所学学科,便早早地贴上“无用”的标签,对看似更实用更有前途的专业趋之若鹜,到头来一无所获,得不偿失。
那么,怎么高效学习专业知识,增加专业喜爱值呢?从自身学习经验总结,我有三点体会和感悟。
第一,关于“境静”与“心静”。有意识地为自己寻找安静的学习场所,比如说自习室、图书馆等,积极融入更加适合的学习环境,同时用更加平静的心态对待学习。说到“境静”,这听起来老生常谈的事情,在学习中其实有着很大影响。在我看来,宿舍永远不会是学习的最佳场所,即使你下定决心拒绝一切诱惑:不和室友聊天、不玩手机也不吃零食,但事实上,大部分同学撑不了多久目光就会被其他事情吸引,最终原定的学习目标不了了之。记得我在上学期备考人力资源管理师时,原本打算每晚在寝室复习,结果一个星期下来什么也没记住,后来把地点改在图书馆,在一派齐刷刷的翻书声中整个人迅速进入状态,最后顺利通过考试。因此,主动寻找氛围更加浓郁、诱惑更少的学习场所,自己能轻松地融入进去,学习效率自然提高。
如果说“境静”是基础,那么“心静”则是关键。《诫子书》曾言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,可见学习必须静心专一。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,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,放纵懒散无法振奋精神,急躁冒进更不能陶冶性情。因此,相对于学习环境的安静,我们更应该保持学习心境的安静,不为杂念左右,静思反省,方能学有所成。
第二,关于90%与10%。在两年大学学习生涯中,我总结出一个“90%学习法”的“谬沦”:就是对于一些基础公开课或者文科性质的选修课,不必时刻全神贯注盯着老师,只需要付出大概90%的精力给课堂就足够了一一那剩下的10%干嘛呢?绝对不是用来玩手机呐!我的分配是90%跟随老师步伐,认真听讲,及时做笔记,剩下的10%留给自己的兴趣,让大脑继续思考课堂内容的延伸。举个例子,在上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这门课时,老师讲到五四运动事件,我边听老师讲解边想象着当时该是多么一番慷慨救过的景象啊。因为强烈的兴趣,我在课下专门借阅了叶曙明先生的《重返五四现场》一书,对民国政界与学届的风云往事多了一份了解。说白了,“90%学习法”就是在课堂上既跟随老师授课进度,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,学习兴趣日益浓厚,上课成了一件充满乐趣的事。
第三,关于倚重与倚轻。在复习阶段对各课复习内容有所计划,列出复习提纲,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刚入校时面临考试我没有复习概念,看到哪科书本就复习哪科,这背两句那背两句,结果胡子眉毛一把抓,知识点混杂在一起什么也记不住。后来在老师指点下,我结合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:掌握好一点的课程复习周期短一些,掌握差的课程复习周期长一些,不落下任何一科,考试时就不会出现哪一科特别薄弱甚至挂科的状况。在复习过 (责任编辑:张志明)
版权所有:长沙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: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